台灣四面環海地處亞熱帶,為金屬易腐蝕的大氣環境,對於公共工程構造物的耐久性及週期壽命成本是一大考驗。為提昇轄區內公共工程的品質與永續性,桃園區公所特於 114 年 3月 26 日(週三)假臺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觀音廠舉辦工程參訪與技術交流會。希望有助於工程從業人員了解熱浸鍍鋅在公共工程的應用和實務維修保養經驗,以減少公共工程維修及成本,維護台灣的有限資源,參加人員約41名。
周政毅主任秘書致詞表示,道路橋梁等公共工程大量使用鋼鐵結構的情況下,若產生腐蝕不僅影響景觀,也對公共安全存有疑慮,固定時間一到就要重新油漆,維護成本相當高,一開始就選擇適當的施工工法變得相當重要。藉此機會讓工務課與公園課同仁與熱浸鍍鋅協會技術專家經驗交流,共同精進工程技術與維養經驗,同時了解熱浸鍍鋅產品是如何製造完成的,現場如何落實品管。
蕭理事長致詞時提到,2024年世界粗鋼產量為18.8億噸,2024年台灣粗鋼產量為1910萬公噸,全球排名第13位。全世界用在各種鍍鋅的鋅材重量約六百多萬噸,鋼材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鋼鐵雖然是目前最普遍被採用的結構材料,惟鋼材最大的致命傷是生鏽腐蝕,銹蝕無時無刻不在損耗世界的鋼鐵資源,尤其是高溫高濕的亞熱帶地區,如四面環海的台灣,鏽蝕問題遠比世界各國嚴重,所以公共工程的防蝕就顯得非常重要。世界上最經濟、最有效率的大氣防蝕方法就是熱浸鍍鋅。在座的各位肩負著台灣公路建設的重責大任,大家常說公共建設是百年大計、百年事業。目前公路橋梁設計都要求使用100年。要想能耐用超過百年個人認為熱浸鍍鋅一定辦得到。期盼稍後專家的說明可以讓各位工程師及主辦人員了解,熱浸鍍鋅對於延長公共工程生命週期、降低生命週期成本、減少未來政府維護費用支出的貢獻。盼望全體公共工程界的朋友們,一起努力,使台灣公共工程建設的防蝕品質能夠與時俱進、向上提昇。
訓練課程內容包括:臺鍍李祐承課長主講「鋼橋熱浸鍍鋅真實價值分析帶來的省思」、杜風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林曜滄副總主講「具工程耐久性之熱浸鍍鋅防蝕工法應用及成效追蹤」、中華民國熱浸鍍鋅協會蔡明達秘書長主講「熱浸鍍鋅工法之設計施工注意要點」。綜合討論由周政毅主任秘書主持,各與會人員發言踴躍提出熱浸鍍鋅相關防蝕技術問題由全體講師完整答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