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養護工程處舉辦「熱浸鍍鋅先進技術參訪與交流」 強化公共工程養護品質

公共工程養護在台灣四面環海金屬易腐蝕的大氣環境是一大考驗。為提昇養護品質,新北市養護工程處於 114 年 8 月 1 日(週五)假臺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觀音廠會議室舉辦「熱浸鍍鋅先進技術參訪與交流」教育訓練。希望有助於新北市轄區承辦人員了解熱浸鍍鋅製造流程以及在公共工程的應用,參加人員約37名。

鄭立輝處長致詞表示,非常榮幸經由林副總引介得以深入了解熱浸鍍鋅防蝕產業的生產技術流程,相信對於工作同仁未來執行養護工程業務有所幫助。

在過去工作內容的實踐當中了解在一項工程從生命週期一開始,就要非常注重後續的維護跟管理的相關細節。任何工程必須考慮在它的生命週期內必須要好維護好管理,這樣才能夠減少未來養護的支出而且可以讓整個生命週期的總支出達到最低。過去熱浸鍍鋅雖然常常聽到,都只是在教科書上看到,實際來到現場看的同仁應該很少。所以這個讀萬卷書我們也要行萬里路,所以今天有這個機會能夠來現場參訪,我們處本部的長官幾乎都到場,包括副處長,還有總工、主秘、副總,幾乎全部都來了,希望今天各位同仁能夠透過這次的參訪能夠更加的瞭解,讓我們未來的工作能夠更加的落實有關於維護的部分,最後還是要再謝謝蕭理事長,今天讓我們有機會來做參訪。

蕭理事長致詞表示當今社會強調節能減碳重視ESG,從台灣2024年腐蝕損失概算,台灣人均GDP33983美元X2300萬人=24兆5000億元。腐蝕造成的損失在各國每年的GDP中平均都超過3%,例如美國4.2%,歐盟3.8%,印度4.2%,中國5%,日本3.5%。台灣以3.5%腐蝕損失概算,24兆5000億元X3.5%=8,575億元。台灣高鐵當初預算建造成本約4,500億元,2024年台灣公共建設計畫經費為7,800億元。全世界用在各種鍍鋅的鋅材重量約六百多萬噸,鋼材是人類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鋼鐵雖然是目前最普遍被採用的結構材料,惟鋼材最大的致命傷是生鏽腐蝕,銹蝕無時無刻不在損耗世界的鋼鐵資源,尤其是高溫高濕的亞熱帶地區,如四面環海的台灣,鏽蝕問題遠比世界各國嚴重,所以公共工程的防蝕就顯得非常重要。從節能減碳的角度,世界上最經濟、最有效率的大氣防蝕方法就是熱浸鍍鋅。在座的各位肩負著新北市營建工程養護的重責大任,大家常說公共建設是百年大計、百年事業。目前公路橋梁設計都要求使用100年。要想能耐用超過百年個人認為熱浸鍍鋅一定辦得到。期盼稍後專家的演講可以讓各位了解,熱浸鍍鋅對於延長公共工程生命週期、降低生命週期成本、減少未來政府養護費用支出的貢獻。

今日活動內容包括:

一、熱浸鍍鋅協會林理事(世曦公司林前副總經理)以具工程耐久性之熱浸鍍鋅防蝕工法應用及成效追蹤,他以自身32年前設計的作品為例,從設計、施工、到維護管理,全生命週期成本為出發,探討耐久性設計的重要,熱浸鍍鋅鋼橋在台北縣升格前中和市中正路已近30年至今鋼橋免維護,近期經檢測評估尚有超過80年的防蝕壽命,這就是政府、民眾及我們為後代子孫所留下的寶貴資產與設施,值得工程界學習與深入了解。

二、李開志副總介紹熱浸鍍鋅工法與應用,讓大家有機會再深入探討。

三、蕭一平副總,參考KPMG的熱浸鍍鋅研究案,對鋼橋熱浸鍍鋅真實價值分析帶來的省思,熱浸鍍鋅所創造真實價值的商業案例分析:以新竹竹北水月橋及牛埔橋為例。

第二部份安排工廠作業流程實地參訪,將有助於加深大家對熱浸鍍鋅工法的印象。

公共工程如能於興建初期將生命週期成本(LCC)完整考量,在初期規劃設計階段就考慮台灣的特殊環境,未來維修的費用及相關社會成本,把熱浸鍍鋅高標準的防蝕工法納入總體設計,使設施壽命延長,維修管理費用減少,生命週期成本(LCC)最小化,就可大幅撙節公帑支出。